- 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经济
李铁:京津冀行政分割作用在逐步弱化



编者按:
2015年9月10日,李铁主任在2015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接受东方卫视专访,就京津冀的新变化和未来协同发展如何突破等内容进行对话。以下内容根据李铁主任与记者对话录音整理。
根据李铁主任在大连达沃斯论坛上接受东方卫视专访的录音整理
一、京津冀的新变化
首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出台是今年发生的最大的变化。中央的京津冀政策一出台,预期的变化就会逐步地实现。京津冀三地会根据中央战略部署和要求,在符合国家大规划和整体布局的前提下,进一步在空间布局、产业政策和区域协同发展方面作出调整,而这些调整也必然会令京津冀三地发生巨变。
第二,交通规划调整,逐步打破行政辖区的界限。北京制定的未来轨道交通规划已经突破了行政辖区的限制,交通资源配置不再局限在原来的行政辖区内;轨道交通的投资运营将不断完善,过去“断头路”问题肯定会得到进一步解决。
第三,从京津冀三地取消长途电话费看出行政分割的作用在逐步弱化。虽然三地取消长途电话费仅仅是通讯行业发生的变化,但至少说明京津冀区域间曾经被行政分割多年的一个行业,已经发生了市场化的变革。除了通信环境改善外,未来很有可能三地的高速公路收费会有一些改变,逐渐打破三地行政分割的封闭环境。试想一下,如果三地高速公路收费取消的话,那么交通是不是会变得更加通畅?如果将来想出台这方面的规划或政策,那么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改善三地间的基础设施投入、交通资源配置,使其更加符合市场化的目标。
第四,产业结构的合理分工和密切协作。其一,河北产业一直是以重工业为主,未来高污染工业一定要转型发展;其二,北京是一个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城市,通过服务业的辐射,可以带动整个京津冀地区、首都城市群的发展。比如,这次申奥成功的张家口崇礼县要适应北京服务业外溢的发展形势,就一定要把过去以金矿、风电为主的粗放的工业发展模式调整为适应服务业发展的生态模式,必须要改善生态环境,以适应北京人冬季、夏季到崇礼旅游的需求。那么,城市应该围绕什么核心来发展?应该围绕北京外溢的服务业需求来调整城市规划、产业结构等,并且在空间上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如何突破
我们看到这些好的变化已经开始发生,但我们仍要在这些方面下很大的力气。既要解决北京、天津对河北的发展带动,又要站在长远发展、绿色转型、创新环境的各项机制上,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第一,要打破京津冀区域内行政辖区垄断和利益分割格局。当前,河北城镇化率仅45%,如果未来城镇化率提高了,那么进城农民的就业是依托工业,还是依托服务业?产业结构如何实现创新?如果能打破行政辖区的限制,明显提高河北公共服务水平、收入水平,推动河北发展的话,我想,区域内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是还需要时间。
第二,资源配置逐步调整,未来北京新增资源等会逐渐外迁。北京的发展水平过高,人均财政投入、人均收入水平、人均基础设施的标准远远要高于天津,更高于河北,在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方面北京也更胜一筹。那么随着一体化的推进,包括北京未来新增资源在内的大量资源,甚至可能一些北京的重要部署也要逐渐向外迁移。
第三,京津冀三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协同发展需要时间和共同努力。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提出了区域发展战略,然而北京、天津、河北每个区域都仍要制定各自的战略规划。由于三地的发展差距还很大,不可能一下子就全面突破,也不可能因为某一个规划、某一条政策就能全面解决所有问题,更不是单靠政府一已之力就能很容易办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中国所有改革都是需要时间不断化解的,不可能一下子就发生改变,而是会随着社会的进步、治理的完善和市场化目标的推进而逐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