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推荐
-
查看详情
陆铭:需要建设外来人口友好型城市
当下,上海的国际中心城市地位受到冲击。更加需要建设一个外来人口友好城市。外来人口,一部分是外地人,一部分是外国人。这部分人,第一城市需要,第二流动性强,随时可以走。要想怎么增加他们对城市的认同感,融入这个社会。
-
查看详情
王凯:发展大城市和县城不矛盾
《意见》出台对中国现阶段城镇化的均衡发展是利好的,在统一思想与认识之后,更重要的是后续配套政策、实施细则的出台,推动补齐县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同时培育县域特色经济、支柱产业。
-
查看详情
陆铭: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关键在差异化发展
要深刻理解中国今天经济和人口的空间大变局,而不是中央发布关于县域经济的文件,就认为未来中国不发展大城市,又回去发展小县城了。不是这样的,现在关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路径,决策层已经有全新的科学的认识。因此,一定要区分人口流入地和流出地的不同情况来走不同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径。
-
查看详情
魏后凯:从高速城镇化走向高质量城镇化
回顾中国城镇化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以来,其推进规模大、速度快。特别是在1996至2017年间,城镇化率提高迅速:年均增长超过1.4%,总计提高30%。未来,过去的高速城镇化将转向以人为核心、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而转型过程中需要破解四大难题。
-
查看详情
蔡昉:人口转变新阶段及其经济挑战
从促进共同富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等任务出发,需要加大再分配力度,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这也是应对短期和长期需求的收缩态势,通过加强社会保护的福利体系建设,助力中国经济实现惊险跳跃的重要举措。
-
查看详情
陆大道:我国城镇化已从粗放式大开发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部分城市需做“减法”
人口流动,中外老工业城市过去、现在都有之。没有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就是正常的流动。部分城市不能一味贪大求快,应依据当地人口、就业、交通、水利、教育、能源、福利保障等支撑要素的实际情况,规划城市建设发展,避免形成“空心城”。